欢迎访问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官网

开云(中国)

媒体聚焦

首页 > 开云(中国) > 媒体聚焦

创新,让安徽“加速跑”
发布时间:2023-08-07   阅读次数:331次  

       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。围绕全力拼经济,今年以来,抓产业、促改革、重实干的实践,在江淮大地处处可见。今起本报推出“开局之年看经济”系列报道,通过记者在基层一线采访调研的观察和分析,反映当前经济运行新现象新趋势,呈现各地各部门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的生动实践。

  盛夏江淮,创新潮涌。

  前不久,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“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产教研融合研究院”揭牌。目前,全省已建、在建、拟建国家大科学装置12个,高居科创塔尖的“国之重器”总数位居全国前列,全省人才总量突破1100万,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.5万家,区域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第7位,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方阵。

  随着创新“第一动力”的加速推进,今年上半年,全省生产总值23073亿元,同比增长6.1%,总量跻身全国省份前十。统计数据显示,全省经济持续恢复向好,主要指标逐步改善,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。

  如今,在创新加持下,安徽高质量发展能级跃升,品牌提升,影响扩大,信心倍增……

  从“高原”到“群峰”

  —以“高端平台”绽放“原创成果”

 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,谋创新就是谋未来。

  八月合肥,荷香弥漫。董铺湖畔,网红“科学岛”静卧碧波之中。这里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在地。4月12日21时,有“人造太阳”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(EAST)创造新的世界纪录,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。这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,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、可行性,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。

  “我们始终心怀‘国之大者’,视创新如生命,构建国字号平台,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。”省发改委有关工作人员说。

  今年以来,我省加速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,更加注重一流创新平台建设,推动原始创新加速由“高原”向“高峰”,再向“群峰”蝶变。

  推动原始创新,合肥当仁不让。2017年,合肥迎来历史性机遇,继上海之后成为第二个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城市。至此,合肥责任加码:聚焦能源、信息、生命、环境四大领域,着重建设国家实验室、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、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、一批产业创新转化平台、“双一流”大学和学科。

  安徽创新,合肥并非一枝独秀。7月12日,芜湖奇瑞新能源二期工厂,中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铝基轻量化平台亮相,其首款产品奇瑞eQ7首台量产车下线。为重点解决“卡脖子”技术,奇瑞成立了50个研发技术委员会、12个制造技术委员会,5年内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,全力攻克平台架构、三电、智能驾驶、智云平台、生态伙伴等15项重大技术难题。

  目前,芜湖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总数532家,其中新型研发机构数占全省四分之一。芜湖正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,布局建设哈特机器人研究院等56个重点研发创新平台,全力推进安徽创新中心建设。

  引领全省看合肥。如今,合肥深空探测、认知智能、高端压缩机及系统技术、电磁信息控制及效应、火灾安全、电能高效高质转化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,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在全国首个挂牌,设立总规模300亿元引导基金的“科大硅谷”和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启动建设,汇聚世界创新力量,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。目前,合肥人工智能等科学中心六大研究院布局组建,建成各类国字号创新平台共计100余家。

  在“撸起袖子加油干”中,安徽原始创新正迎来“群峰”效应。

  从“招贤”到“育能”

  —以“第一资源”构筑“第一动力”

  创新之道,唯在得人。

  “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、拥有了一流科学家,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。”合肥市科技局局长范进告诉记者,推动科技创新,核心是要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,让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、当主角,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卓越工程师。

  党的二十大后,我省加速人才强省建设,从“招贤”到“育能”,多管齐下构筑创新“第一动力”。

  近日,奇瑞集团2023年校招首批700余名大学生从全国各地来到芜湖入职报到。今年以来,奇瑞集团校招大学生总数突破3000人,创历史新高。

  近年来,地处长三角腹地的芜湖,面对周边大城市人才“虹吸”挑战,在全省率先组建人才发展集团,大力实施“紫云英人才计划”,构建“引育用留”协同发力机制,制定18条具体举措,形成辨识度高、含金量足、吸引力强的人才政策体系,全力打造“创业芜优”之城。

  在合肥,人才一直是最宝贵的资源。早上7点多,山西姑娘张楠从出租屋出发,坐上地铁,再骑两三分钟单车就到公司。“这座城市非常用心留住人才,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。”作为“合肥请您来”活动中首个签约的毕业生,张楠很开心来到这座“养人之城”工作。今年5月,合肥向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发出“青春之约”,一次性拿出20万个岗位,诚邀高校应届毕业生加盟合肥。

  合肥堪称向“智”借“力”的楷模。自上世纪迎接中科大“南迁”,到如今大学与城市“双向奔赴”,2012年以来,合肥与中国科大、清华大学、中国科学院、哈工大等大院大所大学累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44家,累计孵化高科技企业近1300户,共集聚海内外研发人员5000余人,探索出“协同创新、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”的科创路径。

  人才以用为本。我省加大探索用平台和产业集聚人才。目前,合肥已培育量子信息、聚变能源、深空探测“三大支柱”,集聚创新人才超7000人。新型显示、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三大国家战新产业集群集聚人才超10万人。如今,合肥市各类人才总量超200万人,其中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1.5万人,在合肥服务院士有138位,连续5年入围“魅力中国——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”榜单。

  7月7日,安徽聚焦“第一资源”,召开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、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大会。

  “我们努力在锻造一流人才队伍上,在打造一流人才平台上,在教育链、人才链、创新链、产业链深度融合上,在营造一流人才生态上,走在前列。”合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、市人社局局长张旭生告诉记者。

 从“集群”到“集优”

  —以“产业创新”推动“结构优化”

  引育一流人才,加速科技创新,旨在赋能产业创新,推动产业结构由“集群”向“集优”蝶变,让优势产业加速“燎原”江淮大地。

  国际陆港、铁路货运物流中心、粮食物流和应急保障中心、区域电商快递分拨中心、多温层冷链加工物流中心、车联网与绿色物流中心……在创新大潮奔涌中,以“一港十中心”为框架的千亿元级黄淮海智慧物流产业基地,正在宿州市铺开画卷。

  今年以来,宿州市加速产业创新,加速构建数字化、智能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,大力发展从“田间”到“餐桌”无缝化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建设,共建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。

  “智慧物流产业的兴起,将带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,推动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、5G产业及场景应用等新领域加速布局和建设,激发经济提速、产业提档新动能。”宿州市埇桥区政府负责人说。

  作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成员,蚌埠市产业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“风景”,同样灿若夏花。

  走进蚌埠市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引人驻足。

  “我们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、消费电子、芯片、5G覆铜板等领域,被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‘隐形冠军’。”公司董事长蒋学鑫说,得益于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,企业生产的锂电用勃姆石出货量和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前列,成为皖北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。

  今年上半年,蚌埠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64家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94家,均居全省第5位。

  工业机器人、航空模拟驾驶舱、轻型通用飞机、模拟轨道列车……芜湖产业创新馆内,130余家企业的470余件代表性产品令人目不暇接,参观者在这里可近距离感受芜湖产业创新成果。

  近年来,芜湖着眼未来培育主导产业,打造新兴产业集群,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,成功培育出机器人、新能源汽车、微电子、轨道交通、通用航空、现代农机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。其中,“低空经济”赛道拥有通用整机、无人机、发动机、航电系统、航空维修等链上企业近200家,首个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聚优势产业链企业220余家,年产值突破300亿元。

  如今的合肥,产业创新正引来优势产业“春色满园关不住”。随着科创全域开花,合肥显示、光伏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汽车、智能家居、高端装备制造六大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,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近六成,对经济贡献率超过80%,拥有“灯塔工厂”4家。

  优势产业的集聚,让合肥新型显示、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3个产业入选首批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,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以“芯屏汽合”“急终生智”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出量子信息、核聚变、空天信息等一大批未来产业,合肥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连续5年获国务院表彰。

  “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汽车及零部件、装备制造、新材料4个万亿级产业,建设智能家电、节能环保、生物医药等10个超千亿级产业,特别是聚焦打造汽车‘首位产业’,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,努力让更多‘顶天立地’的高科技转化为‘铺天盖地’的生产力,让更多‘科技之花’结出‘产业之果’。”6月21日,安徽省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,加快构建体现安徽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
  在“集群”到“集优”质变中,目前全省已形成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汽车、光伏、新型显示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,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1.6%。

 从“很好”到“更好”

  —以“积极作为”优化“创新生态”

  激发“第一生产力”,滋养“第一资源”,澎湃“第一动力”,推动“产业创新”,说到底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生态的持续优化,而这关键在于党委、政府的积极作为。

  八月的界首,万木葱茏。走进西城科技园内的安徽云龙粮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记者见到可一键遥控的举升平台、无人值守的智能化扦样机正源源不断“走”下生产线。

  “我们以全域创新理念为引领,提出‘市委即科创委、城市即科创城、界首即高新区’的创新驱动发展组织模式,不断优化创新生态,推动高质量发展。”界首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。创新生态优化,让界首市在2022年“中国创新百强县”榜单中,以全国第71位、安徽省第4位的排序获得点赞。

  优良的发展环境,决定优良的创新生态。而发展环境只有“更好”,没有“最好”。今年以来,安徽加快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,持续深化政策和制度创新,加速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,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。

  今年6月下旬,安徽科技大市场蚌埠市场正式启动运营。当天,签约进驻6家服务机构,发布5项优质可产业化成果,现场组织相关政府部门、产业园区、科技型企业、科技中介、投融资机构开展供需对接。

  “我们将紧紧围绕蚌埠市各类创新主体需求,发挥平台优势,大力开展科技招商、供需对接、科技金融、场景推广等工作,吸引更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向蚌埠汇聚,积极推动蚌埠市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发展。”安徽科技大市场蚌埠市场相关负责人说。

  积极作为,需要各级党委、政府保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定力,不断提升精准研判与高效执行的能力。

  从谈判到签约用时23天,从签约到开工用时42天,280天建成280万平方米,不到10个月整车下线、5个月产值过百亿元……比亚迪合肥基地的“合肥速度”,便是最有力的佐证。

  为进一步促进“创新链、人才链、产业链”深度融合,充分发挥政府“积极作为”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引导作用,去年5月,合肥出台《合肥市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(试行)》。

  “在成果发现、评价、转化、应用多个环节打好组合拳,畅通成果转化‘最后一米’。”范进介绍,目前合肥已组建5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,常态化登“门”(校门)入“室”(实验室),对接和服务高校院所。

  近年来,我省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、多点突破、持续向纵深推进。合肥在全国率先出台科技创新条例,从法治层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;推进科技领域“放管服”,建立科研人员参加活动负面清单,实施科研项目经费“包干制”,为科研人员“松绑减负”;采用“揭榜挂帅”科研项目立项和实施方式,着力解决重点领域难题、关键共性技术问题;强化政策、资金引导,最大限度引导和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……

  随着科技体制改革深入,安徽正在多元化科技投入、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管理、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,为全国探索出一条新路。目前,“地方深度参与国家基础研发投入机制”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被国务院在全国推广。

  凡是过往,皆为序章。奋进新征程,创新潮涌安徽,七千万江淮儿女正乘风破浪,奋力谱写更加壮丽的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。

公司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工业区北京路7号

0551-63419977

网站首页 总裁寄语 在线留言 在线招聘 更多+

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 坚定信念,凝心聚力,不忘初心,勇创辉煌

Copyright©2022 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17012944号-1